隨州都市網(wǎng)訊 隨著我國城市交通日趨緊張,“行車難,停車難”成了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棘手難題和最大的“城市病”之一,成為影響投資環(huán)境和制約城市與區(qū)域社會發(fā)展的瓶頸。其主要根源就是靜態(tài)交通問題,即停車場的問題。
近年來,隨州城市發(fā)展的最大變化莫過有二,一是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二是交通擁堵讓市民出行更加不便。高層建筑帶來的社會問題尚未出現(xiàn)(如消防問題),而解決交通擁堵已刻不容緩。造成交通擁堵的原因很多,如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規(guī)劃滯后,私人轎車增加迅速,公共交通發(fā)展欠缺及公車改革滯后等等。城市化進程不可阻擋,公車改革短期內難見實質性進展,限制購買轎車也是不可能的。公共交通建設需要政府大力投資,修路的速度好像永遠趕不上購買汽車的速度,馬路修的越寬,可通行速度卻越來越慢。
記者從交警部門了解到,近年隨州市的機動車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機動車和電動車的數(shù)量加起來已達數(shù)十萬輛,這么多的車輛往哪停成了大問題。按照市政學的有關理論,要適應城市停車的需要,每輛汽車要有1.3個停車位。其中的“1”指一輛車相對穩(wěn)定占用一個停車位,“0.3”則指每輛車在公共停車場所需要的停車位。按照此理論分析,我市目前城市的停車狀況顯得異常尷尬,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市城市停車設施的“欠賬”問題
相當?shù)膰乐。停車場缺乏,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是原建停車場被挪作它用,而新的停車場項目沒有啟動,即各級政府對停車場建設的關注力度不夠。二是缺少出臺一個優(yōu)惠政策來扶持和引導私人資本投資進入該領域。
目前,隨州城內大量的汽車路邊亂停亂放使本不暢通的道路更加混亂,記者在采訪中看到,城區(qū)不少地段的人行道被當成臨時停車點和一些商家的攤位。人行道被占,把行人推向中心通道,本來就不寬的街道中,行人,非機動車,機動車,電動車擠成一團,行人和車輛在車道上交織行進,危險自不待言,光是不時響起提醒避讓的喇叭聲就讓人心里不爽,走路的人就更慘了,要么接受車輛的“夾道歡迎”,要么只能冒險在車道上行走。
記者試著開車在市內主要街道轉了一圈,結果多數(shù)街道邊只能繼續(xù)轉圈,青年路無車位,烈山大道無車位,解放路無車位,舜井道無車位,漢東路無車位,神農(nóng)公園附近均無車位,只有沿河大道有少量車位。而且有不少避巷街道都豎起了此路段不準停車的交通標志。小汽車“搶占”人行道,確實是隨州人的悲哀,因為全市目前有數(shù)十萬輛機動車和電動車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但隨州城至今沒有一個為方便市民專為機動車輛而設的停車場(就算是有償收費的)。
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城市發(fā)展的背后是百姓生活品質的提高,如此眾多的車輛出來辦公、購物、娛樂、就餐該往哪兒停,總不能
掛在樹上吧。記者曾開玩笑的說:如果有誰發(fā)明一種空中停車場,把車輛吊起來停放,肯定能發(fā)財,空中停車場的構想肯定是無法實現(xiàn)的,那么隨州人的停車場在哪兒呢?
這些情況實際反映出隨州城區(qū)停車場建設的嚴重滯后以及城市管理的缺失,要解決交通擁堵,最終要靠大力發(fā)展公共交通,同時也要建設公共停車場,建設停車場政府要拿錢,有數(shù)字顯示,有關單位每年從街道邊臨時停車收費的收入已高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這些收入可以用于投資建設規(guī)范的公共停車場,同時也要鼓勵社會投資,并整頓開放一些被挪作它用的地下停車場資源,這些在建筑設計時本該就是停車場用途的地方目前都被用于商業(yè)經(jīng)營面積。
城市的文明與和諧,交通的發(fā)展與暢通都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市民外出辦事,購物,就餐,車停在那里?希望各級領導和更多的人來關心,解決交通擁堵問題,讓市民出行更加便利,讓我們的隨州城更加和諧宜居。
隨州城呼喚停車場……(編輯 周波)
|